-
《农家十二月》其中包括《代理东家》、《称妈》、《秘密图纸》、《包装》、《死去活来》等24个故事情节相对独立的系列剧。 该剧以农时为经,以农事为纬,以农家为中心场景,铺演了我国东北农村某地--靠山村在一年里发生的一系列趣事儿。这些故事围绕着心直口快且又乐于助人的胖婶(高秀敏饰)、为人忠厚性情憨直的胖婶丈夫面瓜(雷恪生饰)、看似啥事都明白实则啥事都弄不太明白的大明白(候天来饰)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村主任(吕晓禾饰)、以及胖婶的邻居田老三、张老歪、胡素兰、二大爷等普通农民群众的普通生活场景依时依次地不断展开,并透过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人情往来、思想言行和锁锁碎碎的生活细节,表现了在轰轰烈烈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热潮中中国普通农民的精神风貌、情感世界和生活情趣及其在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蜕变轨迹。 《农家十二月》系列喜剧所辑的24个剧集,全部取材于东北农村的现实生活。它所反映的尽管只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名副其实地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但由于它依托在坚实广袤的大关东地域文化的“平台”之上,将艺术触角系列化地伸向东北农村生活的各个层面,因而其应有的思想涵概与文化包容依然显得相当的丰富和凝重。在人们开怀和悲悯之后,成功地塑造了对生命和生活充满热望的可敬、可爱、可亲、可气、可叹的农民小人物大群象,展示了东北农村深刻而细致的时代画卷。
-
导演:钱千里 编剧:集体创作俞石执笔 摄影:朱静 美工:黄剑锋 编曲:程茹辛殷敏 录音:陆仲伯 化妆:周梦蕾 剪辑:侯佩珍 演奏:苏州专区锡剧团音乐组 演出:苏州专区锡剧团 妇女队长姚根娣,大公无私,热爱集体。 生产队为了在雨前施肥,争取亩产千斤稻,急需要一批肥料。姚根娣毫不犹豫把自己家原定浇自留地用的三担粪肥,全部卖给队里。 在她的带头下,许多社员纷纷将自己家的粪肥卖给了集体。 姚根娣的丈夫赵日生是个劳动能手,但关心集体少,自己的小算盘却打得多。 这天傍晚,他外出回来把沿路拾的一筐粪肥送到自家的粪坑,发现粪坑已空,以为爱人已按照他的嘱咐,将粪肥浇了自留地,心里十分高兴。 姚根娣浇完了稻田回家,她没有马上说出已把粪肥卖给集体,她知道赵日生的脾气,在没有打通他的思想之前,就难免要争吵起来。 于是她先说明稻田急需在雨前施肥的情况,又用诱导的方法,举出前村和东村社员将自己家的粪肥卖给集体的例子来启发丈夫,使赵日生对自己的私心感到惭愧,从而认识到应该先公后私,一切为集体着想,只有把集体的生产搞好了,社员的生活才能真正提高。 赵日生的思想发生变化之后,不但赞成妻子将粪肥卖给集体,而且还愉快地把刚拾来的一筐粪肥也挑到稻田。他表示自今以后,要全心全意多为集体着想。
-
岗头村王书记在女儿的引导下,协助早年带领大伙挖通通向外部世界公路、创造了岗头坪“新愚公精神”的田大山,战败腐败村长麻将父子重新当上了岗头坪村村长。 但是,王书记计划带领大伙进行农房改造,改变农村的落后住房面貌;而号称取经和尚的田大山却打算带领大家发展经济,让大伙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两人的施政方向出现偏差,并发生了矛盾。于是两个核心村干部在村里便形成了住房改造和发展经济,两派互相制约,是村子的发展陷入僵局。 天大山的儿子竹根和王书记的女儿杨梅相爱。全家反对竹根爱杨梅。于是两人只好外出打工。 一场强台风时村里旧房变成一片狼藉,那些支持王书记农房改造的家庭却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局面动摇了田大山的施政意志,田大山也觉得农房改造事在必行。于是王书记和田大山化解了隔阂,思想统一到一起。住房改造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花园农家展现人们眼前。